晚秋
明天就是霜降了,秋意越来越浓,穿夏1号都已经有了凉意,于是今天早上起床把秋衣穿上了。这个秋天已经不知不觉过去了大半。
四个季节之中我没有特别喜欢其中的某一个,我总是在一个季节盼望下一个季节的来临,在春盼夏,在秋盼冬,这样挺好,大自然四季交替,正好顺了我期盼的心意。话虽如此,对秋我却别有一番情感。我喜欢秋的沉静,似乎比春的温暖夏的热烈冬的清冷更让人着迷,这沉静令人联想到生命的成熟,人在经历过怎样的洗礼才能拥有秋的这种性格?青年人总是渴望成熟的,就像小时候渴望长大一样,谁知道到时候会不会怀念青春的张狂呢,就像现在怀念幼时的快乐一样?但我想,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它特定的意义,因生而变是造化自然,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穿越一条条岁月的河流。
郁达夫写有《故都的秋》,描写北平典型的北国之秋,秋在他的笔下除了沉静,还有萧瑟的意味。这是肯定的,没有了萧瑟哪还叫秋?古往今来又有多少“秋风秋雨愁煞人”的诗句。史铁生在《我与地坛》中有一个我很喜欢的比喻,他用梦来喻四季:“春天是树尖上的呐喊,夏天是呐喊中的细雨,秋天是细雨中的土地,而冬天,则是干净的土地上一只孤单的烟斗。”但是现实有时候和文学描写并不相同。这里离北京很近,秋韵却远远没有郁达夫描写的浓,没有鸽子,没有高远的天空。这个城市很不卫生,天空很少会是蓝色,我若是鸽子我也不会在这呆。这里也没有细雨,从我来这里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,没有下过雨,看来秋雨连绵这个词在这并不适用。家乡的秋雨还是挺多的,从夏一直到秋,经常下了没完没了,在家时经常讨厌这种天气,现在却很怀念。
郑州的秋也相当不错,当然我所体会的郑州的秋主要是郑大的秋。每到秋天,特别是仲秋以后,校园里整个是暖色调,“梧桐更兼细雨,银杏怎耐西风?”落叶很多,却不破坏环境,都是在树根旁边聚着。一期生活区(现在命名叫荷园了)和教学区之间有一片小树林,除了春天花开的时节外,就数秋天最有味了。
现在身处异地,没有一点归属感,秋天带给我的感觉只有因凉意而产生的想家感。只盼望时间过的快点,这种略带麻木的日子能早日结束,或许以后的生活会辛苦许多,但至少那(应该)是在家乡的土地上。
突然想起两句不错的诗:The fall is falling in the love, the fall is full of the fallen love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