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观很重要,方法论更重要
校园疫情,我作为志愿者之一,参与到为学生送饭的序列。
晚间,教工志愿者群内,有老师提出,有盒饭浪费现象。说句实话,这种情况的确是存在的,但是少数,并不普遍。我了解和观察到的,主要是有一些女生吃不完盒饭,就只能扔掉。
窃以为,这是没办法的事,并不能构成严格意义上的浪费。
当然,是不是就没有办法解决这个事情呢?当然有,比如,把盒饭打成十成满、八成满两个档次,各个宿舍根据自己的饭量,精准陪餐送餐。但是,实际上做的到吗?在有限的时间内供应餐食,让所有同学都能及时吃到热乎饭,在现有条件下,是不可能做到的。如果非要这样,那么虽然表面上节约了那么一点粮食,但是可能浪费更多的人力和精力——尤其是在校园内志愿者本身人手不足的情况下,这其实是资源配置的不合理,是一种更大的浪费。
所以,热饭+干粮的搭配组合,可能是更好的解决办法。比如,一盒不太满的饭,加上一包泡面,甚至两包泡面,这样,不太满的盒饭大多数女生不会浪费,男神不够吃,可以加泡面。当然泡面只是举个例子,也可以是其他类似的干粮,当顿吃不完不会坏,能放上几天。
还有一种浪费是什么?就是因为装错、发错等各种原因造成的,每个楼多出来的饭,教工志愿者带回去吃,结果没吃完,也是一种浪费。那这种浪费怎么解决?群里有很多老师说要做到精准发放,这个恕我直言,说着容易做着难,毕竟环节很多、网格太多,出错是必然的,不出错是偶然的。谁要是说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个任务而且能做到完全精准,谁一定是没有亲身参与其中。
这个浪费怎么解决,其实也有很多办法。一个比较省事也切合实际的办法是,学生楼发剩下的饭,后勤处统一回收,加热后转运到办公楼下。因为不同的工作小组结束送餐的前后时间不一致,教工根据自己的饭量自行取餐,而不是直接从学生宿舍楼发剩下的餐中取食。
目前是没人回收,发完餐教工很累,顺便带回去吃了,就不去食堂取了,这个无可厚非。因为去食堂要绕路,本来非常疲惫的身躯,大家都不想绕路,这非常符合常理。
不过即便这些都落实到位,还是难以避免客观上的浪费。这实际上不是浪费本身的事情,而是资源如何调配的事情。还是上文的观点,在不考虑效率的情况下,资源可以很好地配置以避免浪费。可是现在条件有限,效率第一,所以适当程度内的浪费,我觉得是可以容忍的。
但是,遗憾的是,我在群内看到一群人高谈阔论避免浪费,种种长篇大论,提出“提高认识”“加强教育”“精准配送”等原则性的举措,可是又有什么用呢?谁不知道浪费可耻,谁也不想主观浪费,这不是认识问题,不是世界观问题,而是如何抓住要害解决问题的方法论问题。